杨晓君 教授

发布日期:2024-07-24

杨晓君YANGXIAOJUN 教授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导师类别:博导、硕导

学术头衔:国家青年人才、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

平台: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职务: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科研方面:智能协同感知与对抗(智能算法、大模型、智能推荐、智能无人系统、机器人)

联系方式:E-mail:yangxj18@gdut.edu.cn

硕博士招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个人简述:

杨晓君,男,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广东省青年人才,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智能协同感知与对抗、人工智能、智能推荐、机器人/无人机对抗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课程。荣获广东省工业软件协会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近5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20余篇,授权专利11项、软著7项;近五年主持经费超1700多万元,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等10余项;第一指导老师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项,校级一等奖学金24人;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60余项。

科研方向:智能协同感知与处理

课题一:人工智能算法研究

本方向着重于机器学习、深度图像处理等方法性研究,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支持。研究内容涵盖聚类算法、微小目标图像检测、多模态融合、直肠癌病灶检测以及等领域。在聚类算法研究方面,团队提出了多种创新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结构数据时表现出色,显著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在直肠癌病灶检测领域,构建了高效的直肠癌病灶检测网络框架,能够准确识别直肠癌病灶区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并获批多项医工项目;在复杂夜间条件下的多模态融合一体化研究中,通过融合多种模态信息,成功实现了微光暗光下的图像融合,有效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辨识度。近年来,本方向发表SCI一区、二区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成果见后面成果介绍)。

基于锚图正则化的稀疏K-means聚类算法模型

直肠癌病灶检测网络框架

微光暗光下的图像融合及无人机部署


课题二、智能推荐系统

本方向始终以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为导向,致力于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打造高精度智能问答系统,为用户提供精准、专业的信息解答服务;二是构建场景化智能推荐体系,根据不同场景与用户需求推送个性化内容;三是探索大模型时代下知识图谱的协同优化路径,实现二者的高效联动与共同发展。

该研究方向在垂直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展开相关研究,并发表SCI论文数篇;研究方向成功获批广东省企业特派员项目,与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研究方向在今后致力于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深度融合框架的研究,包含RAG模式下知识图谱赋能机制、攻关图自主构建技术,以实现高精度智能问答、场景化智能推荐及二者协同优化,并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法院

医生推荐系统

面向建筑领域的通用大模型问答系统

基于多源数据的智能决策推荐


课题三、多智能体(机器人、无人机等)协同与对抗

面向国家近年来重点倡导的低空经济发展,以及自主协同机器人系统的空缺,本方向围绕无人系统控制与智能决策问题,开展智能机器人从自我感知、自动路径规划再到自主决策的系统性研究,并聚焦于多智能体协同探测与对抗、无人机自主检测与巡检、机器人自主巡检等关键研究,并在全国新质新域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讯飞智能车挑战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实际场景,包括多智能体协同对抗、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的无人机反制系统、面向电网智能仿线巡检任务的无人机系统,针对电力禁飞区域设计的轻质化挂载巡检机器人、基于无人机的温氏废水监测等。实验室始终坚持以任务需求为牵引,致力于推动关键技术的工程转化与实地部署,实现研究成果从“算法”到“系统”、从“验证”到“落地”的闭环演进。


研究生培养:近五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1区论文10篇,2区论文15篇,高被引或TOP论文10篇;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1人,卓越计划2人;获得校一等奖学金30人次,二等奖学金27人次,三等奖学金28人次;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软著7项。相关毕业学生拿到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offer;注重团队氛围建设,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学生凝聚力强。

本科生培养:担任小平创新团队指导老师,作为第一指导老师,24-25学年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竞赛53项(其中一等奖19项),发表专利软著2项。

招才纳新:诚邀各位老师、同学加入团队(对于优秀博士后、博士生进行一定金额补贴),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近年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学科领域:

科学学位: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电子与通信工程


教育背景

2006年09月—2010年0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培养),自动化信息所,博士

2003年09月—2003年0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军事情报学,硕士

1999年09月—2003年0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测试与控制工程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7年08月—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0年07月—2017年0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教研室副主任


学术兼职:

IEEE TNNLS、IEEE TMM、Neurocomputing等国际杂志评审专家

全国电子战大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深圳市军民融合专家

鹏城实验室特聘专家

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

广东省科技厅面上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荣誉:

1、2024广东省工业软件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2、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3、2015年,军队军事理论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三等奖1项

5、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三等奖1项

6、2013年,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主要著作:

2024年,《不确定条件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滤波算法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三作者

2015年,《不确定条件下单站无源定位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

2015年,《现代侦察与监视》,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材,第一作者


主要论文

[1] Xiaojun Yang, Chuanjie Cao, Keyi Zhou, Siyuan Peng, Zheng Wang, Liang Lin, Feiping Nie. A nove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alternate ratio sum minimiz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5, (689): 121444.SCI,中科院一区TOP

[2] Qi Zhou, Yukai Shi, Xiaojun Yang*, Xiaoyu Xian, Lunjia Liao, Ruimao Zhang, Liang Lin. DFVO: Learning Darkness-Free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 Disentanglement and Fusion All at O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5,74: 1-12.SCI,中科院二区)

[3] Xiaojun Yang, Bin Li, Weihao Zhao, Sha Xu, Jingjing Xue, Feiping Nie. Fast self-supervised discrete graph clustering with ensemble local cluster constraints[J]. Neural Networks, 2025: 107421.SCI,中科院一区)

[4] Xiaojun Yang, Tuoji Zhu, Danyang Wu, Penglei Wang, Yujia Liu, Feiping Nie. Bidirectional Fusion With Cross-View Graph Filter for Multi-View Clust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24, 36(11): 5675-5680.SCI,中科院一区Top

[5] Junpeng Tan, Xiaojun Yang*, Zhijing Yang, Ruihan Chen, Yongyi Lu, Liang Lin. Extensible Max-Min Collaborative Retention for Online Mini-Batch Learning Hash Retrieval,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4, 26: 6743-6758.SCI,中科院一区TOP,通讯作者)

[6] Xiaojun Yang, Weihao Zhao, Jing Wang, Siyuan Peng, Feiping Nie. Auto-weighted Graph Reconstruction for efficient ensemble cluster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4: 121486.SCI,中科院一区TOP

[7] Xiaojun Yang, Tuoji Zhu, Siyuan Peng, Feiping Nie, Zhiping Lin. Semi-supervised pivotal-aware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ith label and pairwise constraint propagation for data clustering[J]. Pattern Recognition, 2024: 110933.SCI,中科院一区TOP

[8] Xiaojun Yang, Weihao Zhao, Yuxiong Xu, Changdong Wang, Bin Li, Feiping Nie. Spars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with anchor graph regulariz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2024: 120504.SCI,中科院一区TOP

[9] Xiaojun Yang, Haoyu Zhong, Penglin Du, Keyi Zhou Xingjin Lai, Zhengdong Wang, Yik Lun Lau, Yangqiu Song, Liyaning Tang. BEKG: A built environment knowledge graph[J].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 2024, 52(1-2): 19-37.SCI,中科院二区)

[10] Xiaojun Yang, Mingjun Zhu, Yongda Cai, Zheng Wang, Feiping Nie. Fast spectral clustering with self-adapted bipartite graph learning[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3: 118810.SCI,中科院一区TOP

[11] Xiaojun Yang, Junhong Gong, Lianpei Wu, Zhijing Yang, Yukai Shi, Feiping Nie. Reference-free low-light image enhancement by associating hierarchical wavelet representation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3: 118920.SCI,中科院一区)

[12] Xiaojun Yang, Guoquan Lin, Feiping Nie, Liang Lin. Fast spectral embedded clustering based on structured graph learning for large scale hyperspectral image.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22, 19: 1-5.SCI,中科院二区,高被引)

[13] Jianxiang Xi, Cheng Wang, Xiaojun Yang*. Limited-budget output consensus for descripto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energy constrai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2020, 50(11): 4585-4598.SCI,中科院一区,通讯作者,高被引)

[14] Xiaojun Yang, Weizhong Yu, Wang Rong, Feiping Nie. Fast spectral clustering learning with hierarchical bipartite graph for Large-Scale Data,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20, 130:345-352.SCI,中科院三区,高被引)


代表性专利

[1] 武千千、杨晓君、闵海波、林浩申、赖星锦,“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授权专利,CN202310980822.X.

[2] 杨晓君、刘亚辉,“一种复杂场景下无人机小目标的智能检测定位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ZL202411155147.8.

[3] 王昭武、杨晓君,“基于视觉的无人机空中小目标检测跟踪方法、系统及介质”,授权专利,ZL202411147205.2.

[4] 王湘鈜、杨晓君、王昭武、闵海波、林楷栋、程昱,“一种应用于边防的视巡一体化机器人的巡检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CN202410814122.8.

[5] 林楷栋、杨晓君、周齐、闵海波、施煜锴、程昱,“基于整体性网络的夜间仓储机器人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CN202410476865.9.

[6] 于晗骁、冯骁骥、韩子墨、杨晓君、闵海波、谢洁明,“基于单目视觉的送餐机器人目标定位与避障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CN202410564837.2.

[7] 杨晓君、李云、赖星锦、杜鹏林,“大数据分类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ZL202110157162.6.

[8] 杨晓君、周科艺,“图像聚类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ZL202110572329.5.

[9] 杨晓君、杜鹏林、郭春炳、许裕雄、蔡湧达、黄晓蓓,“一种高光谱图像聚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授权专利,ZL202010621828.4.

[10] 杨晓君、许裕雄、郭春炳、蔡湧达、梁珂、黄晓蓓,“一种基于锚图的模糊聚类方法及装置”,授权专利,ZL202010554321.1.

[11] 杨晓君、梁珂、王榕、林郭权、吴瑾颖、汪洪桥、张鑫,“一种图像降维方法”,授权专利,ZL201910959811.7.


软著

[1] 杨晓君、王靖、刘亚辉、王昭武、刘鸿杰.大阵面日盲行单光子探测仿真系统,软件著作权,2024SR1140702.

[2] 杨晓君、闵海波.多节点无源探测融合定位仿真系统,软件著作权,2024SR1585724.

[3] 杨晓君、刘亚辉.多节点主被动成像原型探测仿真系统,软件著作权,2023SR1546811.

[4] 杨晓君、王昭武.无源定位及紫外成像原型探测仿真系统,软件著作权,2023SR1559966.

[5] 杨晓君、钟仕杰、曾柏霖、闵海波.开源大数据知识图谱推荐系统,软件著作权,2023SR0680164.

[6] 吴杨辉、杨晓君.无人机作业管理软件,软件著作权,2022SR0881169.

[7] 杨晓君、杜鹏林、广东云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刘鸿杰.基于聚类分析的医疗大数据分析系统,软件著作权,2021SR1599849.


代表性科研项目

1、中国南方电网,昆明供电局2025年面向电力通道禁飞区的扫描巡检机器人技术研究及轻质化挂载式三维扫描巡检机器人试制,2025年,主持;

2、科技菁英“领航”项目,模型不确定条件下群目标轨迹预测方法研究,2025年,主持;

3、广东特支计划,空间群目标特征提取与跟踪,2024年,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模型不确定约束下分布式无人机蜂群跟踪方法研究,2023,主持;

5、装发“十四五”共用技术,基于超快XXX探测技术,2022,主持;

6、173重大专项,XXXX目标光子探测技术,2022,课题负责人;

7、军委科技委快速响应,分布式XXX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2022,主持;

8、国防科技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基于知识图谱的开源软件关联分析与推荐,2021,主持;

9、军委创新特区,XXX智能涌现与反制,2021,主持;

10、广州市重点基金,基于影像学特征迁移学习的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精准治疗策略,2021,课题负责人;

11、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1,主持;

12、广东省面上自然基金,不确定条件下无源导航方法研究及其在巡航导弹导航中的应用,2020,主持;

13、广东省特派员计划,基于医生合作关系的医疗大数据挖掘和分析,2020,主持。


教学活动

本科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腾创班)

研究生课程: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注: 1.若有跟本人教学、科研、学术等相关的视频、表格、超链接、文档等,皆可发送;

2.资料请以文件包形式发送到邮箱:yangxj18@gdut.edu.cn,谢谢!



上一条:吴希文 教授

下一条:项颖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