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炳祥

作者: 时间:2025-03-04 点击数:

姓名:袁炳祥

职称:教授(破格)

人才称号:广东省杰青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硕士招生专业:(0814)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0859)土木水利(岩土工程方向)

博士招生专业:(0805Z2)土木材料与工程(岩土工程、桥隧工程方向)

研究领域: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海洋岩土工程

电子邮箱yuanbx@gdut.edu.cn

办公地点:实验2号楼620

个人简历:袁炳祥,男,博士(),教授/博导,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兰州大学,博士期间获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在多伦多大学和瑞尔森大学组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2012年至201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进行博士后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项目2+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特别资助+一等资助)、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第一和通讯SCI论文30余篇(1‰热点论文5篇,前1%高被引论文10),E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件,第一发明人17件。参与了《青藏铁路工程地质选线》一书的编写。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全国地下空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称号《中国公路学报》高影响力论文”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一)、中国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全国银奖1被评为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奖、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21-2024年研究生100%获得奖学金,67%获得一等奖学金,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

工作经历:

2009.11-2011.11 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公派留学生

2012.08-2015.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博士后

2015.08-2021.12 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2021.12-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破格)

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广东省陕西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桩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红层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水利学会土工物理模拟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SCI中科院二区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

SCI期刊Buildings》编委;

EI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ESCI期刊Rock Mechanics Bulletin》青年编委;

长安大学学报》、《中外公路》、《水利水运工程学报》青年编委;

《市政技术》编委。

n 主持纵向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洋环境钙质砂地层中大直径钢管桩稳定性的时变特性研究,2023-2026, 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平荷载作用下成层土体与大直径桩基相互作用机理研究,2020-2023, 主持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PIV 技术的横向荷载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2014-2016,主持人

(4)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基于静动荷载及土体时变特性岩溶区桩基承载机理与稳定性研究,2023-2026,主持人

(5) 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横向荷载单桩与土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的振动台试验研究,2014-2015,主持人

(6) 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横向荷载桩周土体位移场研究,2013-2014,主持人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上风电基金):海洋环境钙质砂地层中受耦合荷载作用的钢桩-塔架-风轮整体结构力学响应研究,2023-2025:主持人

(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平荷载作用下近海风机超大直径桩基与成层土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2018-2021,主持人

(9)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盾构快速掘进与既有超长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2019.5-2021.5,主持人

(10)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可视化研究深埋隧道掘进过程对已有建筑物桩基的影响机理,2019.7-2021.6,主持人

(11)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可视化研究饱和软土泥水盾构隧道施工中隧道与已有桩基的相互作用主持人2017-2022,主持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作项目-软土地区取土扰动理论分析及高质量取土试验研究,2014-2015,主持人

(13)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A类科研启动-广东地区建筑废土夯制砖的力学特性研究;主持人

n 获奖情况:

2022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4 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4 《中国公路学报》高影响力论文”二等奖

2024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3 中国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22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排名第一)

2022 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2022 广东省力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2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3 广东省土木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8 第三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022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22 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

2020 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 国土资源(广东)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2022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2022年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8 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82022 获得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n 部分授权发明专利:

(1)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蔡增锐,熊磊,赵祖清。一种地下桩网络施工机具及其施工方法。申请时间:2019.8.30,授权日期:2021.3.30,专利号:ZL201910818310.7

(2)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温鹏辉,孙萌,万继东,罗庆姿。一种海上风力发动机及其桩基础减震系统。申请号:201711206447.4,申请时间:2017.11.27,授权日期:2019.8.6,专利号:ZL201711206447.4

(3)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温鹏辉,孙萌,罗庆姿。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机构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201810355058.6, 申请时间:2018.4.19授权日期:2020.4.14,专利号:ZL201810355058.6

(4)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陈锐,彭涛,滕军,量测原位应力场作用下土体位移的模型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授权日期:2016.08.17申请号:201310515044.3专利号:ZL201310515044.3

(5)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陈一鸣,陈鹏辉。一种钻头可交替作业且内部含清洁装置的改良铣轮。申请时间:2019-12-20。申请号:CN201911393109.5,授权日期:2021.10.15 ,专利号:201911393109.5

(6)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李子豪,陈鹏辉。一种模拟盾构二次注浆过程对水平受荷桩影响的试验装置。申请号:201911310171.3,申请时间:2019-12-18

(7)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赵祖清,陈泽豪,陈鹏辉。一种可调节拼接的隧道渗漏裂缝监测试验装置。申请时间:2019-12-27。专利号:ZL201911381460.2,授权时间:2022.8.19

(8)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 梁建宏; 王志刚; 梁靖康; 李子豪; 李丽娟; 刘锋; 李红中; 汪亦显 ; 一种用于溶洞内部支护的新型设备, 授权时间:2023-05-26, 中国, ZL202210816552.4

(9)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陈敏捷李志杰罗庆姿崔臻。一种基于透明土的断层错动对已建成隧道影响的试验装置。专利号:ZL202011435373.3。申请时间:2020.12.9,授权时间:2023.6.23

(10)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杨立宏梁靖康陈一鸣李丽娟刘锋。一种流水线式拆卸钻头并清洗且可储存钻头的铣轮装置。专利号ZL 2022 1 0683442.5。申请时间:2022.6.16,授权时间:2023.7.21

(11)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樊立韬赵津陈伟杰。一种全自动砂土震动密实装置。专利号:ZL 2020 1 1435372.9。申请时间:2020.12.9,授权时间:2023.7.18

(12)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梁靖康,杨凯鹏,罗庆姿。一种同步或异步多挡位转速的水钻机施工装置。专利号:ZL 2023 1 0372091.0。申请时间:2023.04.10,授权时间:2024.2.20

(13)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梁靖康,林恒正,苏智垒,李丽娟,刘峰。一种嵌入式密封盾构管片。专利号:ZL 2022 1 0566968.5。申请时间:2023.05.24,授权时间2024

(14)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梁靖康,黄羡伦,李红中。一种基于激光定位的地基沉降监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专利号:ZL 2022 1 0686246.3。申请时间:2022.06.16,授权时间:2024

(15)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黄庆宇,黄家豪常留成,罗庆姿,袁强一种针对粉土的半自动化振筛装置专利号:ZL202311512504.7 。申请时间:2023.11.14,授权时间:2024

(16) 授权发明专利,袁炳祥,陈伟杰,陈敏捷。一种塔式起重机移动配重装置。专利号:ZL 2021 1 0391406.7。申请时间:2021.04.09,授权时间:2024

(17) 授权发明专利,罗庆姿,冯宇宁,张锐浩,袁炳祥,一种固结仪。授权专利号:ZL201810872169.4,申请时间:2018.8.2,授权时间:2021.3.26

(18) 授权发明专利,方波,陈长江,吕建兵,袁炳祥,温鹏辉,陈鹏辉,谢晓冬,一种管片抗弯抗拔两用试验装置。专利号:ZL 2019 1 0735560.4,申请时间:2019.8.9,授权时间:2022.6.24

(19)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袁炳祥,温鹏辉,熊磊孙萌,罗庆姿一种边坡监测装置申请日期:2018.08.31,专利号:ZL201821431083.X授权日期:2019.4.12

(20)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罗庆姿,李烁,袁炳祥,桩土共同作用位移应力量测装置及位移应力关系测量系统。申请号:201820250895.8,申请时间:2018.2.11,授权日期2019.1.11。专利号:ZL201820250895.8

代表性论文:

1.Yuan Bingxiang, liang Jingkang, Zhang Baifa, Chen Weijie, Huang Xianlun, Huang Qingyu, Li Yun, Yuan Pe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ptimized reinforcement of granite residual soil via a cement and alkaline solution: A coupling effect.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24. https://doi.org/10.1016/j.jrmge.2024.01.009

2.Yuan B, Liang J, Li X, Zhang B, Luo Q, Sabri SMM, Muhammad F, Azzam WR, Rao F and Yuan P.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lay minerals-rich engineering muck via alkali activation: Optimization of pore structure by thermal treatment. Applied Clay Science, 2024, 258: 107491. https://doi.org/10.1016/j.clay.2024.107491

3.Yuan Bingxiang, Liang Jingkang, Huang Xianlun,, et al. Eco-efficient recycling of engineering muck for manufacturing low-carbon geopolymers assessed through LCA: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synthesis conditions on performance[J]. Acta Geotechnica, 2024. DOI:10.1007/s11440-024-02395-9.

4.Bingxiang Yuan, Weijie Chen, Jin Zhao, Lijuan Li, Feng Liu, Yongchang Guo, Baifa Zhang, Addition of alkaline solutions and fibers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kaolinite-containing granite residual soil, Applied Clay Science, 2022, 228: 106644,https://doi.org/10.1016/j.clay.2022.106644.

5.Bingxiang Yuan, Zihao Li, Yiming Chen, Hong Ni, Zuqing Zhao, Weijie Chen, Jin Zhao.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recycling granite residual soil reinforced with glass fiber and liquid-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 Chemosphere, 2021. 268. DOI:10.1016/j.chemosphere.2021.131652.

6.Bingxiang Yuan, Zihao Li, Zuqing Zhao, Hong Ni, Zhilei Su, Zhijie Li. Experimental study of displacement field of layered soils surrounding laterally loaded pile based on Transparent Soil.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21. 21, 3072–3083.

7.Yuan, Bingxiang, Sun, Meng, Xiong, Lei, Luo, Qingzi, Pradhan, Sarada Prasad , Li, Hongzhong. Investigation of 3D deformation of transparent soil around a laterally loaded pile based on a hydraulic gradient model test.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0. 28(3):1010124.

8.Yuan Bingxiang, Sun Meng, Wang Yixian, Zhai Lihua, Luo Qingzi, Zhang Xuqun. Full 3D displacement measuring system for 3D displacement field of soil around a laterally loaded pile in transparent soil. AS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201919(5): 04019028.

9.袁炳祥,李志杰,陈伟杰,罗庆姿,杨光华,王永洪. 基于PIV技术与分形理论的桩-土系统水平循环受荷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3,42(2): 466-482.

10.袁炳祥,樊立韬,李志杰,罗庆姿,王永洪,幸厚冰,蒋国平. 层状地基中水平受荷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2, 35(11):62-72.

我的团队:袁炳祥教授团队由3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和2名在站博士后组成,团队成员主持了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余项省部级课题,在桩基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和海洋岩土等多个领域进行科研,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1

袁炳祥老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硕博连读优先),博士研究生1-2名。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广东工业大学行政楼325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22722    邮箱:yzb@gdut.edu.cn  粤ICP备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