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华 副教授
所属学院:计算机学院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学工程
联系方式:hechunhua@gdut.edu.cn
硕士招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A类人才,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产业智库专家、广东省旅居养老智库专家、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智库专家。曾主持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总装共性技术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企业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横向项目等项目20余项,累计研究经费逾750万元。相关科研成果已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已授权6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制定集成电路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3项;参与编写出版MEMS英文书籍1本;科技成果应用产值约60亿元;获得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第七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突出贡献奖。
学科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教育背景
2014.09-2018.07 北京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2010.09-2013.07 北京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2006.09-2010.07 中山大学 微电子学 本科
工作经历
2021.09-至今 广东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硕导
2019.03-2021.08 广州三拾七度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产品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
2017.03-2019.0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先行研究主任工程师
2013.07-2017.0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工程师
代表性论文
[1] C.H. He, J.W. Tan, X.L. Jian, G.X. Zhong, L.L. Cheng and J.Z. Lin*, “A Smart Flexible Vital Signs and Sleep monitoring Belt Based on MEMS Triaxial Accelerometer and Pressure Sensor”,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9, no. 15, pp. 14126-14136, 2022.(SCI, 中科院1区,IF=8.2)
[2] C.H. He, J.W. Tan, X.L. Jian, G.X. Zhong, H. Wu*, L.L. Cheng and J.Z. Lin*, “A Novel Snore Detection and Suppression Method for a Flexible Patch with MEMS Microphone and Accelerometer”,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9, no. 24, pp. 25791-25804, 2022.(SCI, 中科院1区,IF=8.2)
[3] C.H. He, W. Huang, G.X. Zhong, H. Wu*, L.L. Cheng, Y.X. Wen* and J.Z. Lin, “A Smart Flexible Sleep-aid Eye Mask Based on Acupoint Electric Pulse Stimulation Combined Bioelectrical Signal Feedback”,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11, no. 4, pp. 7228-7240, 2024.(SCI, 中科院1区,IF=8.2)
[4] C.H. He, S.B. Liu, G.X. Zhong, H. Wu*, L.L. Cheng, G.Z. Yan and Y.X. Wen*, “A Noncontact Fall Detection Method for Bedside Application With a MEMS Infrared Sensor and a Radar Sensor”,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10, no. 14, pp. 12577-12589, 2023.(SCI, 中科院1区,IF=8.2)
[5] C.H. He, D.Y. Lei, H. Wu*, L.L. Cheng, G.Z. Yan and Q.W. Huang*, “A Side-channel Hardware Troja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nd Fusion Distance Algorithm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vol. 11, no. 8, pp. 13927-13937, 2024.(SCI, 中科院1区,IF=8.2)
[6] C.H. He, G.X. Zhong, H. Wu, L.L. Cheng and Q.W. Huang*, “A smart reheating and defrosting microwave oven based on 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 and humidity sensor”,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22, 77: 102976.(SCI, 中科院1区,IF=6.3)
[7] X.M. Wang, W. Huang, C.H. He*, H. Wu*, J. Lin, L.L. Cheng, “A Flexible EEG Acquisition Headband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24, no. 9, pp. 14370-14379, 2024.(SCI, 中科院2区,IF=4.3)
[8] H. Wu, X. Huang, C.H. He*, H.P. Xiao, S.J. Luo*,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With Swin Transformer-Based Multiscale 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5, vol. 74, pp. 1-14, 2024.(SCI, 中科院2区,IF=5.6)
[9] H. Wu, Y.S. Liu, C.H. He* and S.J. Luo*, “MSDA-HLGCformer-based context-aware fusion network for underwater organism detection”, 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2025, 181, 111957.(SCI, 中科院2区,IF=4.6)
[10] H. Wu, Z.J. Guo, C.H. He* and S.J. Luo*, “Terahertz image denoising via multiscale hybrid-convolution residual network”,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2024, 1-18.(SCI, 中科院2区,IF=8.4)
代表性专利
[1] 何春华、吴文昊,一种睡眠鼾声识别与打鼾抑制方法及系统,授权公告日:2022.09.09,授权号:ZL 202111550017.0
[2] 何春华、谢柏淘,一种基于多图融合的图卷积草药推荐方法及计算机,授权公告日:2024.03.19,授权号:ZL 202310682914.X
[3] 何春华、王晓曼、张建文,一种情绪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授权公告日:2024.04.09,授权号:ZL 202311237106.9
[4] 何春华、刘水彬、方泽文、林靖、张建文,基于 IMU 信号的睡姿识别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授权公告日:2024.07.09,授权号:ZL 202410037450.1
[5] 何春华、王晓曼、方泽文、吴文昊、刘水彬、张建文,一种床边跌倒检测方法,授权公告日:2023.04.28,授权号:ZL 202211215440.X
[6] 何春华、谢柏淘、吴文昊、徐瑛钰、黄尉、张建文,一种跌倒检测方法及系统,授权公告日:2023.07.04,授权号:ZL 202211257165.8
[7] 何春华、徐瑛钰,一种MEMS陀螺电耦合和机械耦合表征建模方法,授权公告日:2024.07.12,授权号:ZL 202410516786.6
[8] 何春华、徐瑛钰,真空封装MEMS陀螺漏气分析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机,授权公告日:2023.10.03,授权号:ZL 202310513679.3
[9] 何春华、黎青海、郑年重、覃承勇,磁控管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授权公告日:2020.07.28,授权号:ZL 201710767223.4
[10] 何春华、钟广雄、黎青海、李燕、伍宝君,微波炉控制方法、微波炉、控制终端及存储介质,授权公告日:2021.01.08,授权号:ZL 201810485948.9
代表性软著
[1] 何春华、林仕龙、刘水彬,睡眠健康管理系统,登记时间:2024.08.27,登记号:2024SR1248658
[2] 何春华、戴溪章、刘水彬,轻松睡眠软件,登记时间:2024.08.27,登记号:2024SR1249525
[3] 何春华、徐瑛钰,品质因子和噪声测试软件,登记时间:2023.06.25,登记号:2023SR0855976
[4] 何春华、谢柏淘,中药推荐平台,登记时间:2023.06.25,登记号:2023SR0855983
[5] 何春华、吴文昊,零偏性能测试软件,登记时间:2022.01.06,登记号:2022SR0031350
[6] 何春华、吴文昊,标度因子性能测试软件,登记时间:2022.01.06,登记号:2022SR0031562
[7] 何春华、恩云飞、谢少锋、刘燕江、侯波、王力纬,硬件木马旁路信息测试软件,登记时间:2015.10.30,登记号:2015SR209667
[8] 何春华、恩云飞、谢少锋、侯波、王力纬、黄钦文,硬件木马频谱测试软件,登记时间:2015.10.30,登记号:2015SR209659
[9] 何春华、刘燕江、恩云飞、侯波、王力纬、雷登云,硬件木马旁路信息前处理软件,登记时间:2016.12.15,登记号:2016SR373532
[10] 何春华、周斌、恩云飞,锡须生长风险评估软件,登记时间:2015.02.05,登记号:2015SR026232
英文论著
[1] Qiancheng Zhao*, Chunhua He, Jian Cui, Guizhen Yan,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MEMS)” -- Chapter 11 “A Micromachined Vibratory Gyroscope”, Springer Press, 2018, pp. 421-460.
国家标准
[1] 何春华、侯波、腾瑞、师谦、恩云飞、刘妙、雷登云、翟芳、余昭杰、梁仕章,《数字集成电路输入/输出电气接口模型规范》,国家标准,GB/T 35004-2018/IEC/TS 62404:007
[2] 黄钦文,刘若冰,何春华,焦斌斌,王磊,韦覃如等,《MEMS 压电薄膜的环境及介电耐受试验方法》,国家标准,GB计划号:20231775-T-339
代表性项目
(1)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15.01-2017.0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01-2024.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子课题,2023.01-2026.12,主持(合作单位负责人)。
(4) 国家总装共性技术项目,2015.06-2016.12,主持。
(5)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14.07-2016.06,主持。
(6) 国家军民融合技术标准项目,2016.01-2016.12,主持。
(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2025.12,主持。
(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01-2026.12,参与(合作单位负责人)。
(9)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面上项目,2024.11-2027.10,参与(合作单位负责人)。
(10) 广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24.01-2026.12,主持(合作单位负责人)。
(11) 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3.04-2025.03,主持。
(12)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科研启动项目,2021.09-2023.12,主持。
(13)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交叉培育基金项目,2022.08-2024.07,主持。
(14) 广东工业大学智慧医疗创新技术中心揭榜挂帅专项,2024.07-2026.06,主持。
(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横向项目,2024.09-2025.02,主持。
(16) 广州威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横向项目,2023.06-2024.06,主持。
教学活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程序设计、高级计算机网络
合作交流
课题组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为、腾讯、美的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可为有继续深造和交流合作意愿的学生提供支持。
科研方向
(1) 传感器与物联网:MEMS传感器设计和可靠性、惯导算法、智能控制、物联网应用等。
(2)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工程: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睡眠医学、可溶微针、生命体征监测、运动监测、生殖健康预测等国际前沿科技。
团队条件及学风
(1) 多台公用工作站(目前每人可使用1~2个GPU),算力资源充足。
(2) 根据项目情况动态采购新设备,科研环境和平台良好。
(3) 团队学风良好,可随时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讨论,并得到指导帮助。
(4) 奖惩机制完善,对科研突出表现者给予奖励,且学生适当享有科研补助。
(5) 要求研究生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研品质。
(6) 表现优异者可推荐至工信部电子五所、美的、腾讯等单位实习或就业。
本团队长期招收博士后、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欢迎各位才俊加盟。若感兴趣,欢迎邮件咨询。
指导学生情况
(1) 指导首届5名硕士生获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前20%),一等奖学金覆盖率100%,且其中3名获得国家奖学金。
(2) 指导1名学术硕士入选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前3%),获明动奖学金、三七互娱粤奖学金;
(3) 指导2名专业硕士入选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前3%),其中1位获明动奖学金;
(4) 指导1名非全日制硕士发表SCI一区(IF=10.6)期刊论文1篇;
(5) 指导在读硕士生人均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
(6) 指导2名本科生发表SCI期刊论文、2名本科生获优秀毕业论文和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