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露尹

作者: 时间:2020-10-07 点击数:


E1D9F

梁露尹 LIANG LU YIN 姓名拼音  讲师

所属学院:

学院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残疾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联系方式:

lly312@gdut.edu.cn;

硕士招生学院:

学院


个人简述

(限300字)

先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香港大学求学并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于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担任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研究发展协会理事,曾任广东省社会工作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专长包括残疾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服务项目评估等。现主要从事残疾社会工作方法研究、残疾家庭关系行动研究和青少年正向发展研究。

在海外有多年的学术研究经历,曾参与港澳地区学术研究,包括参加香港赛马会科研课题1项、香港田家炳基金会科研课题1项。国内课题研究方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多项。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厅级课题项。论文发表方面,在SSCI、CSSCI、公开发行的国际学术期刊及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在美国、泰国和香港的社科类国际论坛发表会议论文6篇。

学科领域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教育背景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博士

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暨南大学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6年-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兼职讲师 [2019年-2021年]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 兼职讲师 [2014年-2016年]

广州市从心力行社会服务中心 督导 [2020年-2021年]

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督导 [2018年-2019年]

广州市至灵学校 顾问 [2018年-至今]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2015年-2016年]

广东省诠爱家属资源中心 督导 [2012年-2016年]

广东省诠爱家属资源中心 创办人、总干事、理事 [2011年-2012年]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社会工作部负责人 [2010年-2011年]

学术兼职

广东省残疾人事业研究发展协会理事

主要荣誉

享受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待遇

广东工业大学2021年度优秀教师

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度考核优秀奖

广东工业大学2017年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获得“广州亚残运会技术官员村先进工作者” 称号


主要论文

l 梁露尹, 张艺楠.(2023).自我污名对精神障碍者希望感的影响:家庭功能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社会工作与管理,23(2):10.

l Liang, L. Y., & Che, H. B. (2023). Fear of COVID-19 and Adverse Psychologic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Chinese Elderly: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Loneliness.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1-16.(SSCI)

l Liang, L. Y., & Zhang, Y. N. (2022). The Effect of Self-Stigma on the Hope of Chinese with Mental Illness: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mily Function. Psychiatry, 1-12.(SSCI)

l Liang, L. Y. (2021). Affiliated stigma and contact frequency in sibling relationships of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e mediation of relational motiv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10.(SSCI)

l 梁露尹. (2021). 智障人士同胞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相处动机的中介效应. 社会工作与管理, 21(2), 10.

l 李虎, 梁露尹, 姜敏敏. (2020). 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的关系. 老龄科学研究, 8(5), 7.

l 梁露尹. (2019). 残疾儿童父母自尊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连带污名的中介作用. 残疾人研究(4), 7.

l Shek, D. T., & Liang, L. Y. (2018). Psycho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individual well-be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A six-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 13(3), 561-584.(SSCI)

l Law, B. M., Shek, D. T., & Liang, R. L. (2017). Volunteer work among young adults in Asia. Flourishing in emerging adulthood: Positiv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hird decade of life, 398-413.

l Shek, D. T., Liang, R. L. & Ma, C. (2017). Subjective outcom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based project PATH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10(2), 115.

l Shek, D. T., Liang, R. L., & Lee, T. Y. (2017). Evaluation of a training program of Tin Ka Ping PATHS projec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10(2), 165-176.

l Shek, T. L., Liang, R. L., & Lee, T. Y. (2016). Training program on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for mainland China. In Adolescence: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pp. 67-82).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l Shek, D. T., Li, X., & Liang, L. Y. (2016).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ocial competence amongst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sabili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15(4), 423-432.

l Shek, T. L., Liang, R. L., & Ma, M. S. (2016).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Subjective outcome evaluation. In Adolescence: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pp. 9-22).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l Shek, D. T., & Liang, L. Y. (2016). A 6-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lf-efficacy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sabili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15(4), 377-386.

l 梁露尹. (2016). 西方残障儿童兄弟姐妹关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社会工作与管理, 16(3), 7.

l 梁露尹. (2015). 智障人士兄弟姐妹污名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00(004), 111-116.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课题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广东工业大学行政楼325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22722    邮箱:yzb@gdut.edu.cn  粤ICP备05008833号